内燃机汽车的发展是一部科技与工业进步的壮丽史诗,其历程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时代的变迁。
19世纪初,蒸汽汽车虽已问世,但因其速度慢、体积大、污染重等诸多缺陷,促使工程师们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新型动力汽车,内燃机汽车便应运而生。1860年,法国发明家莱诺制造出第一台实用内燃机,这是一台单缸、二冲程、无压缩和电点火的煤气机,输出功率仅0.74—1.47KW,转速100r/min,热效率为4%。随后,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,单缸、卧式,功率约2.21KW、180r/min。
到了1882年,德国人戴姆勒发明自动点火装置——电火花点火,进而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汽油发动机。1885年,清光绪年间,本茨成功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汽车,虽是一辆三轮车,但已具备现代汽车的部分特征,如电火花点火、水冷循环、钢管车架、钢板弹簧悬架等。1886年,戴姆勒和迈巴赫将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安装在四轮马车上,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就此诞生。
20世纪初期,汽车工业蓬勃发展,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简单局限于可靠性,更多的要求汽车的经济型、舒适性、美观性。这一阶段,内燃机汽车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提高功率和比功率,通过提高内燃机的转速,增加气缸数,使内燃机的比功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。
20世纪20年代后,解决汽油机的爆震问题成为主要课题。人们通过向汽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四乙基铅,干扰氧和汽油烃分子的化合过程来减小爆震的倾向,同时增加压缩比,提高了汽油机的功率和燃烧热效率。
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,利用排气压力压缩进气的渦轮增压器的问世,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汽油机功率和燃烧热效率。
20世纪中期至今,由于耐压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发展,内燃机的结构更加紧凑,移动方便,转速范围大。在汽车工业空前繁荣的20世纪60年代、70年代,市场开始追求更高的速度、更高的舒适程度,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,产品也逐渐发展为多样性。
回顾内燃机汽车的发展历程,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成熟与多样化,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努力。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,成为了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sxkzy.com/14997.html